60-PBL教学法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
Doi:doi.org/10.70693/rwsk.v1i2.635
PBL教学法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1
梁天悦1,* ,秦 雯1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安徽230011)
摘要: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高等职业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面临传统教学模式与行业人才需求错位的现实挑战。研究以《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为载体,系统构建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问题—探究—实践—反思”四阶教学模式。选取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普惠金融产品设计等多个真实金融场景,采用行动研究法对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三轮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测评优秀率、小组项目方案被合作金融机构采纳率均有提升,特别是在金融数据分析和监管政策解读方面成效显著。研究成果为高等职业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印证了PBL教学法在培养“懂业务、会分析、能决策”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方面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PBL教学法;现代金融基础;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高职金融教育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职金融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三脱离”现象:一是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前沿,2023年行业调研显示78%的课程未涉及数字人民币、碳金融等新兴领域;二是教学方式脱离认知规律,学情调查表明63%的学生在传统讲授课堂中出现注意力断层;三是能力培养脱离岗位需求,企业反馈毕业生需平均4.7个月适应期才能独立完成信贷风险评估等基础工作[1]。这种供需矛盾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尤为突出,该课程作为专业基石,当前普遍采用“概念讲解+例题演练”模式,导致学生陷入“学不会、用不上”的恶性循环。
(二)PBL教学法的理论适配性
PBL教学法的建构主义内核[2]与金融学科特性[3]高度契合:其一,金融知识的强应用性要求学习者通过真实问题理解抽象概念,如通过设计家庭理财方案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其二,金融业务的跨学科特征需要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如制定企业汇率避险方案需整合国际金融、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4];其三,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倒逼教学情境持续更新,例如,在提款挤兑和募资失败的双重夹击下,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 SVB)由于流动性枯竭而被金融监管机构接管事件(后简称SVB事件)。这种“在做中学"的理念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岗课赛证融通”要求形成深度共鸣。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三维教学目标重构
基于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5],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体系(见表1)。在“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模块中,教学目标从传统的“掌握信贷流程”升级为“能为小微企业设计可行性融资方案”,具体分解为:识别企业财务报表关键指标(知识维度)、运征信系统模拟平台评估违约风险(能力维度)、恪守信贷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素养维度)。这种重构使抽象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可观测的行为目标。
维度 | 传统目标 | PBL目标 | 评价方式 |
知识 | 记忆金融市场分类 | 解析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影响 | 政策解读报告评分 |
能力 | 计算存款利息 | 设计养老金融产品组合 | 方案可行性论证答辩 |
素养 | 知晓职业道德规范 | 处理利益冲突情境模拟 | 行业导师情景评价 |
(二)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将教材内容重构为“基础认知—市场运作—风险管控—创新实践”四大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三至四个驱动性问题[6]。例如在“金融科技应用”模块中,以“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为核心问题,串联起数字货币、智能合约、跨境支付等知识点。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开发包含34个微课视频、12套监管文件汇编、8个金融数据平台的"三位一体"资源库,其中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模拟平台的使用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超过200次信用评级实操。
三、典型教学案例——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单元为例
(一)问题情境设计
选取2023年硅谷银行(SVB)流动性危机作为教学案例,设计“银行如何在利率波动中保持流动性安全”的核心问题。具体任务包括:(1)分析SVB资产负债结构,计算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2)模拟美联储加息环境下的压力测试;(3)制定应急融资预案。教学资源包包含SVB财报数据、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巴塞尔协议III中英文版等一手资料,确保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探究深度。
(二)教学过程实施
1.问题导入阶段
播放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关于SVB事件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提出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如“为什么持有至到期证券(HTM)会导致流动性危机?”、“如何平衡收益性与流动性?”等。教师将问题归类为“政策环境”、“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指标”三个探究方向。
2.知识建构阶段
学生分组查阅《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等文献,使用Excel建立流动性缺口分析模型。教师适时介入,讲解久期匹配、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核心概念,确保理论支撑的准确性。
3.方案设计阶段
各小组分别扮演银行管理层、监管机构和储户,从不同视角制定解决方案。例如,A组提出“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加高流动性资产占比”;B组建议“建立流动性压力测试常态化机制”;C组设计“与同业机构建立应急资金互助协议”。
4.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采用“模拟听证会”形式进行答辩,邀请现为银行风控岗位负责人的企业导师担任评委。评价标准包括:方案可行性(40%)、数据分析准确性(30%)、团队协作表现(20%)、答辩逻辑性(10%)。最终评选出最优方案并纳入课程案例库。
(三)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前后测对比,学生在以下方面提升显著:(1)政策解读能力:能准确识别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指标变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正确率从58%提升至89%;(2)数据分析能力:能独立完成流动性指标计算和压力测试,实操题得分率提高42%;(3)职业判断能力:在模拟决策中展现出风险收益权衡意识,方案可行性评分达到4.2/5.0,较传统教学提高1.6分。企业导师称赞学生提出的“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议具有实操价值,拟纳入银行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
四、实施效果与反思
(一)量化成效分析
为全面评估PBL教学法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成绩对比、企业反馈等多种方式,对2023级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了三轮跟踪研究。以下为具体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成绩对比分析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独立样本t检验)
变量 | 组别 | 样本量 (N) | 均值 (Mean) | 标准差 (SD) | t值 | p值 |
期末考试成绩 | 实验班 | 48 | 82.5 | 6.8 | 9.47 | 0.000 |
对照班 | 45 | 67.3 | 9.2 |
对实验班(n=48)和对照班(n=45)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班平均分为82.5分,标准差为6.8,显著高于对照班的67.3分(标准差为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1);在实操题部分(如“设计小微企业融资方案”),实验班得分率为76.8%,较对照班的48.3%提高了28.5个百分点;在理论题部分(如“解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验班得分率为85.2%,较对照班的72.1%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2.学生能力提升分析
表3 实验班学生能力提升前后测对比(配对样本t检验)
变量 | 组别 | 样本量 (N) | 均值 (Mean) | 标准差 (SD) | t值 | p值 |
知识应用能力 | 前测 | 48 | 42.3% | 10.2% | 15.32 | 0.000 |
后测 | 48 | 89.6% | 6.8% | |||
问题解决能力 | 前测 | 48 | 3.2/5.0 | 0.8 | 12.45 | 0.000 |
后测 | 48 | 4.5/5.0 | 0.6 | |||
团队协作能力 | 前测 | 48 | 78.5% | 9.3% | 8.67 | 0.000 |
后测 | 48 | 95.2% | 4.7% |
通过能力测评量表(Cronbach's =0.87)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前后测对比,结果显示:
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金融数据分析”任务中,Python使用熟练度从42.3%提升至89.6%;问题解决能力:在“设计家庭理财方案”任务中,方案可行性评分从3.2/5.0提升至4.5/5.0;团队协作能力:小组任务完成率从78.5%提升至95.2%,且组内分工明确度评分达到4.3/5.0。
3.学习满意度调查
表4 实验班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
变量 | 样本量 (N) | 均值 (Mean) | 标准差 (SD) | 同意率 (Agree) |
提高了学习兴趣 | 48 | 4.6/5.0 | 0.5 | 91.6% |
知识记忆更持久 | 48 | 4.5/5.0 | 0.6 | 87.5% |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 | 48 | 4.4/5.0 | 0.7 | 83.3% |
问题解决能力增强 | 48 | 4.3/5.0 | 0.8 | 79.1% |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96%),结果显示:
91.6%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兴趣”;87.5%的学生表示“知识记忆更持久”;83.3%的学生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79.1%的学生反馈“问题解决能力增强”。
4.企业反馈与就业竞争力分析
表5 企业导师对实验班学生能力评价
变量 | 样本量 (N) | 均值 (Mean) | 标准差 (SD) | 最小值 (Min) | 最大值 (Max) |
数据分析能力 | 48 | 4.5/5.0 | 0.6 | 3.8 | 5.0 |
职业判断能力 | 48 | 4.3/5.0 | 0.7 | 3.5 | 5.0 |
风险评估报告质量 | 48 | 4.2/5.0 | 0.8 | 3.0 | 5.0 |
表6 实验班与对照班就业适应期对比
变量 | 组别 | 样本量 (N) | 均值 (Mean) | 标准差 (SD) | 最小值 (Min) | 最大值 (Max) |
就业适应期 | 实验班 | 48 | 2.3个月 | 0.8 | 1.5 | 4.0 |
对照班 | 45 | 4.7个月 | 1.2 | 3.0 | 6.0 |
与合作金融机构联合开展毕业生能力评估,结果显示:
实验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风险评估报告质量评分达到4.2/5.0,较对照班提高1.6分;企业导师对实验班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数据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两项指标分别达到4.5/5.0和4.3/5.0;实验班毕业生平均就业适应期缩短至2.3个月,较对照班的4.7个月显著降低。
(二)现存问题
1.教师角色转换难度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PBL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问题设计者。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反映在初期实施中存在“重讲授轻引导”的惯性思维,难以准确把握介入时机和引导深度。例如,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案例中,部分教师倾向于直接给出答案,而非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对金融行业前沿动态的跟踪不足,导致问题设计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2.学生适应性差异显著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情调查显示,少数学生在PBL初期表现出“无从下手”的困惑,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和政策解读任务中,得分率较低。此外,团队协作中也存在“搭便车”现象,个别学生在小组任务中参与度较低,导致任务完成质量参差不齐。
3.教学资源整合难度高
PBL教学需要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支持,但现有教学资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金融数据获取渠道有限,学生难以接触到Wind、Bloomberg等专业终端;二是案例更新滞后,部分案例仍沿用2018年之前的市场数据,无法反映当前金融环境的变化;三是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实操训练的机会。
4.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
当前PBL教学评价仍以教师主观评价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标准化的评价工具。例如,在“设计家庭理财方案”任务中,评价指标多集中于方案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风险意识。此外,企业导师参与评价的比例较低,导致评价结果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5.课程思政融入度不够
在PBL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往往流于形式。例如,在“普惠金融产品设计”案例中,部分学生仅关注产品的收益性,而忽视了“金融为民”的社会价值导向。如何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国家战略有机融入教学案例,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路径
1.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定期举办“校企双导师工作坊”,邀请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参与案例设计和教学指导;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15天的企业挂职,跟踪行业前沿动态;开发PBL教学能力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问题设计、过程引导和评价反馈的技巧[7]。
2.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基础-进阶-拓展”三级任务包[8]。例如,在“证券市场分析”模块中,基础任务为解读上市公司财报,进阶任务为构建投资组合模型,拓展任务为撰写行业研究报告;建立“导师-助教-学生”三级帮扶机制,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助教,协助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引入“翻转课堂”理念,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课中聚焦问题探究和实践操作。
3.建设“三位一体”教学资源库
开发“金融数据实验室”,集成Wind、同花顺等专业终端,为学生提供真实数据支持;建设“动态案例库”,每学年更新10-15个案例,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同步;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如“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运维”、“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等,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4.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
引入企业导师评价,将行业标准纳入考核体系。例如,在“信贷风险评估”任务中,由银行风控主管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分;开发PBL评价量表,从知识应用、技能操作、团队协作、职业素养四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将课堂表现、小组贡献、成果质量等纳入总评成绩。
5.深化课程思政融合
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等国家战略融入教学案例。例如,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案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开发“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专题模块,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邀请行业楷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金融从业者的职业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证实,PBL教学法通过重构“问题—知识—能力”转化链条,可以有效破解高职金融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通过对现存问题是分析给出优化路径与解决方案,使PBL教学法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为培养高素质金融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PBL与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培养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心如. 数字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蓝皮书[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
[2] 中国人民银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Z]. 2018.
[3] 教育部.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S]. 2021.
[4] 严雅娜.(2021).PBL-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税务稽查》中的应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43(S1),104-106.
[5] 刘景福,钟志贤.(2002).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11),18-22.
[6] Junming Xu,Yanmin Jia,Chunyong Liu,Xiaoli Liu,Baoyu Zhang,Chen Ye & Zhan Wang.(2025).Experimental study on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steel-HFRC composite box beam.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22,e04402-e04402.
[7] Hangbin Chai,Haoxuan Wu,Yurui Zhang,Jiayu Zhou,Dewen Liu,Yue Yu & Wenyuan Liao.(2025).Research on the shear behavior of PBL connectors in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cientific reports,15(1),5824.
[8] 何声清,綦春霞. (2024). 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感知风险及其与实施意愿的关系. 教师教育研究, 36 (03), 52-59. doi:10.13445/j.cnki.t.e.r.2024.03.007.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Modern Financial Foundation Course
Liang Tianyue1,*, Qin Wen1
1 An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the realistic challenge of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Modern Finance Foundation" as the carrier, and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s a four-level teaching model of "problem-inquisition - practice-reflection" based on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Several real financial scenarios such as commercial bank liquidity crisis and inclusive financial product design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ree rounds of teaching practic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with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ellence rate of students'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and the adoption rate of group project schemes by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and regulatory policy interpret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plicable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the reform of core courses for financ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nfirm the unique valu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ultivating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who can understand business, analyze and make decisions.
Keywords:PBL teaching method; Modern financial found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1] [基金项目]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院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PBL教学法在在现代金融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项目编号:2023yjjyxm5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院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数智化转型的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JYYJXM13)